反沖洗后鐵錳細菌數量的大幅度下降由兩個原因造成,一是因為反沖洗將濾層中大量鐵泥沖出,試驗中觀察到反沖洗操作的前30秒內反沖洗出水完全呈黑色,且含有絮狀沉淀物。鐵泥中的菌膠團包含有大量鐵、錳氧化細菌,致使鐵細菌數下降,同時反沖洗使錳砂濾料表面的生物膜也有部分脫落。二是說明此反沖洗強度有些偏大,時間歷時也偏長,造成生物濾層微生物群落的破壞,大量的菌膠團隨反沖洗水沖出,不利于反沖洗后錳砂濾柱處理能力的恢復。從反沖洗后不同濾層深度的鐵細菌數量變化也可看出,隨錳砂濾層深度增加鐵細菌數最并未發生很大變化,說明反沖洗使得錳砂濾柱各部的濾料呈流化狀態運動,頂部生物最豐富的濾料得以到達濾柱底部,完全達到了反沖洗的目的,但鐵錳細菌數量的大幅度下降又說明反沖洗操作需要降低強度。
成熟的錳砂生物濾層在周期性的反沖洗條件下,沒有受到過度的沖擊,生物量的適度減少,并不影響處理效果。生物除鐵除錳濾層中細菌的分布不單附著在濾料表面生物膜,而且還包埋于濾料縫隙的鐵泥中,控制適宜的反沖洗強度和時間,使部分截留的鐵泥隨水流流出濾層,濾料生物膜得以更新,使濾層中維持著相當數量的鐵、錳氧化細菌數和種群優勢,可以保證細菌的繁殖和生態系統的穩定,同時保證整個濾柱中的生物量仍較高,確保生物膜經短時間即可恢復,才可保證錳砂濾料的處理能力。